時節已至隆冬,建設依舊繁忙。12月24日,石家莊地鐵5號線解放大街站迎來了最后一幅地連墻的澆筑,這也意味著河北省首個地下5層車站——解放大街站圍護結構施工完成。
施工現場,在大型主、副吊車的相互配合下,寬6米,厚1.2米,長50米,重約87噸的“巨無霸”鋼筋籠已經入槽并開始澆筑……在過去的四個多月中,這個場景經常在此震撼上演。隨著最后一幅地連墻的入槽,解放大街站的地下“鋼鐵圍墻”構筑完成。
解放大街站由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其中,地連墻施工是5號線施工的重難點之一。由于上游車站至解放大街站區間盾構需下穿“京石京廣鐵路六線隧道”,因此解放大街站設計為地下5層車站。車站基底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考慮到施工期地下水上升的諸多影響,解放大街站車站主體圍護結構采用了埋深50米的地下連續墻+內支撐的支護形式進行施工,為后續的開挖作業提供充分的支撐性保障。
地連墻屬于特殊車站的“升級版”圍護結構,是基坑開挖前的第一個步驟,主要作用是支護、截水、防滲等。解放大街站是河北省首個地下5層車站,深38米,也是迄今為止省內最深的地鐵車站。該站在石家莊地鐵建設史上首次采用了地連墻圍護結構工藝,填補了河北省軌道工程地連墻施工工藝的空白。
今年8月份首幅地連墻入槽,歷時四個多月,解放大街站順利完成了全部64幅地連墻的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利用超聲波探測儀,實時監測地連墻垂直度和成槽側壁的完整性,將沉降、傾斜范圍控制在毫米級。同時,引進了鋼支撐數字調控系統(伺服系統),通過300個調控點,對車站開挖、圍護結構實現智能調壓,使整個車站基坑在開挖期間圍護結構始終處于穩定可控的支護體系狀態。
顯然,地連墻施工的完成為后續車站深基坑開挖打下了堅實基礎。那么地下5層車站的建設是否可以直接基坑開挖呢?
“地連墻完成后,車站將進入降水施工環節。”中鐵十四局石家莊地鐵5號線05工區項目總工張海楠介紹,解放大街站埋深在地下水層以下超過11米,車站降水至關重要。地連墻施工完成后,接下來我們將采用降水工藝為后續的基坑開挖“保駕護航”。為保持開挖面的干燥、增加基坑穩定性、減少流砂和管涌現象,項目團隊將在基坑周邊打設37口直徑27.5厘米,埋深48米的“降水井”,目前已完成十幾口井。在今后的施工中,這些降水井將進行抽水作業并實時監測,科學調節,持續有效降低地下水的影響,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質量。
5號線一期工程線路全長19.9公里,共設站19座,當前已有18個車站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已實現4臺盾構始發,所有工區都在全力以赴地加速推進。5號線一期工程建成后,將與4號線相扣成環,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線網層次,優化城區空間結構,助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綜合承載力。
當前,石家莊軌道交通二期工程正處于施工高峰期,各項目均在加速建設中。接下來,石家莊軌道集團將牢固樹立精品意識,狠抓質量安全,強化科學管理,落實好環保措施,高質高效推進工程建設。